1)第84章 或去,或留_国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1992年,秦湾街边流行的啤酒摊大排档,是用大碗和罐头瓶子喝啤酒。

  咕咚咕咚的啤酒倒进大碗里,赵钢二话不说,端起一碗自己就喝了。

  秦东看着他,“怎么,没有啤酒垫底,话说不出来?”

  赵钢抬眼看看他,就又端起碗来,这一次秦东果断跟进,两人手里的大碗一碰,啤酒就直接灌进肚里。

  “秦东,是条汉子,敢说真话,也有个性。”赵钢突然没头没脑来了一句。

  秦东明白,他的意思是今天当着市里和区里领导的面儿,发出自己的声音,“活着干,死了算。”秦东给赵钢倒上啤酒,用自己的名言回答道。

  赵钢也拿起酒瓶给秦东倒满啤酒,看这样子,不知底细的还以为是下班后朋友之间的小酌。

  “我们性格一样,”赵钢笑道,“今天就想跟你拉扯几句。”

  他的样子有些反常,秦东也没有往心里去。

  “我想听听你对合资的真实看法,不要因为我而反对合资。”赵钢放下大碗,直视秦东,“我不相信你会看不到,合资是大势所趋。”

  秦东在上海利用杰克韦尔奇的影响力打开上海市场,而杰克韦尔奇这一年能到上海来,是因为西方都看到了中国在加快改革和开放上的姿态,这让美国人和欧洲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。自1989年以来,弥漫在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不信任的迷雾逐渐散去。

  “各行各业的外资大量涌入,啤酒行业也不能独善其身。”秦东没说话,赵钢就自说自话,“我国广阔的市场,是外商理想的投资场所,加上国家的优惠政策,也会有较多的外资注入……”

  外资无一例外地看中了中国啤酒发展的良好前景,中国幅员广大,人口众多,国泰民安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消费必然增长。

  中国啤酒每年以百分之二十五的水平递增,可是啤酒人均消费量不高,还不及世界人均消费量的一半,市场大有可为。

  “我给你数一下,各地的三资企业,广州的生力,惠州啤酒,蓝带啤酒,中德长江啤酒,江苏的三得利,力波啤酒,金钥匙啤酒,……五星、沈阳和哈尔滨也有合资项目……”

  赵钢继续说道,“世界啤酒工业的特点是生产能力已经过剩,大公司占统治地位,啤酒发展,中国一枝独秀,世界啤酒及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。”

  “如果从世界范围看,发展啤酒工业,中国是仅存的一块乐土了。”秦东终于开口了。

  中国渴望外资,也有较多优惠政策,世界啤酒界及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,一批投资者比如何宏图,三得利,澳大利亚富士达,德国ams,新加坡鸿贸,新加坡酿酒,香港金泽生集团,汤臣太平洋,还有香港永顺泰发……都已经登陆中国。

  “中国有可能入世,我们要跟合资企业竞争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x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