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99章 光明的出路_国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凭心而论,国策与何宏图绝对是中国啤酒行业资本运作的“启蒙者”。

  从90年代初,国策和何宏图以旋风般的收购进入啤酒行业,迅速成为中国啤酒行业最大企业之一,但仅仅数年,就走到了卖厂跑路的田地,这让何宏图怎么也想不通。

  今天,他早早来到了和平饭店,傍晚吹着江风,坐在饭店的露台上,可以眺望浦江,也可能观看灯火,人生的惬意莫过于此。

  当那个年轻的身影出现时,何宏图笑着迎了上来,“秦董,我们又见面了。”

  几年前的相见,秦东还是嵘啤的总经理,现在已是秦啤的董事长,“我跟何先生是老朋友了。”秦东笑着坐下来,打量着何宏图。

  何宏图的衣着非常讲究,不论到什么时候都有一种考究的味道。

  “我这次来啊,一是重叙友情,二是秦董聊一下,中国的啤酒行业。”

  “何先生是想问,凭借着强大的资本优势,为什么国策会走到卖厂跑路的地步?”

  秦东讲话很直接,何宏图却认真地请他讲。

  “秦董事长,我可以说,我一直在关注你。”

  “现在你我其实走的是一条路,都在疯狂地兼并能够兼并的啤酒企业……”

  何宏图对秦东的评价很高,他认为,秦东是中国品牌大规模运用资本力量的样板。

  秦东到秦啤上任之后,即开始大规模收购。

  到现在收购十余家啤酒厂,并且已经对外资啤酒举起屠刀。

  他要把生产能力扩张到五百万吨,在全国17个省市布局五十个生产基地,完成国内市场战略布局,“这是大手笔!”何宏图赞道。

  但坦白说,刚刚运用资本大棒的中国品牌确有非理性成分,让秦啤背上较重包袱,但有一点必须明确,秦东用资本做大做强的思路没有错,而且这一思路在后来英博对AB的收购中得到再次证实,只有资本才是啤酒行业真正的“终结者”。

  而且还可以设想,如果没有秦东的大规模扩张,秦啤是否会成为外资啤酒砧板上的鱼肉?毕竟啤酒企业的做强一定是建立在具有一定规模基础上的。

  如果不相信这种观点,可以去看看海珠啤酒,这个曾与秦啤、燕山三足鼎立的品牌,后来已经淡出了全国一线品牌的行列。

  “确实,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路,可是走法不一样。”秦东笑着端起咖啡,“我是能吃大蒜还能喝咖啡,而何先生,只会喝咖啡,不会吃大蒜。”

  此话怎么讲?何宏图很虚心。

  “此时,中国啤酒企业非常弱小,五万吨以上的啤酒厂大都被外国人收购了。”

  但国策如此强大的资本为何被弱小的竞争对手吞噬?

  “我的观点是,盲目冒进等导致你们出局。”

  “其实,现在看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,你们在很大程度上带有金融资本的痕迹,没有打造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x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