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78章 没有印刷工具?_吧唧亲一口,糙汉疯了诱哄我回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。”

  沈戟一眼便看到纸上最显眼的两行诗,且不知为何,他心底几乎是立刻就蔓延出一抹酸楚之意。

  二十三年置身于凄凉之地,其中悲愁,不得而知。

  沈戟捧着林宝初的‘大作’,认真地读。

  林宝初没发现,和他聊天一样,给他说刘禹锡的故事。

  “刘禹锡少年得志,才学过人,声望极高,却屡受小人诬陷、权贵打压,一生都在被流放,但他却依旧豁达乐观,敢于与命运抗争……”

  林宝初对刘禹锡的故事熟悉,还是拜她前世扶贫经历所致。

  前世她扶贫的地方,就是刘禹锡被贬的岭南之地。

  他曾待过的旧址,还保存着。

  所以林宝初才会特别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。

  他的故事,和丰耕县被流放的人,有相似之处。

  她想借刘禹锡的故事,鼓励大家。

  “阿宝,你认得此人?”沈戟默默在脑海中搜索这个人的记忆。

  丰耕县被流放的人里,好像没有这个人啊。

  “嗯……”林宝初故意拉长声音,“他是一个我在书中看到的人,他的故事我也是通过书籍才了解的。”

  她可没说谎,这是事实。

  沈戟深以为然。

  他在丰耕县长大,没什么读书的机会,没看过的书太多太多。

  所以他相信林宝初的话。

  “阿宝,你将这个故事写出来,是为何意?”

  话题聊到正题上了,林宝初坐直身体,“相公,消费券一事让许多外县的百姓注意到了我们丰耕县,所以我想借着这个势头,给丰耕县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!”

  流放之地给人的刻板印象是穷山恶水、穷凶极恶。

  被流放人人给人的印象也极为不好。

  她承认这其中不乏真正的恶人,但也有被排挤、被打压,无辜流放的人。

  比如沈戟。

  比如程书益。

  若真的是大恶,那在盛京就被砍头抄家了,何至于只流放一人来此。

  林宝初曾偷偷调查过,丰耕县被流放的人,有七成罪不至此。

  不然的话,丰耕县怎么会在没有县令的情况下,还这么友好和谐。

  她到丰耕县一年半了,连个杀人放火的都没听说过。

  沈戟坐下,“这场仗,你想如何打?”

  林宝初打了个响指,给他念了首诗,“瞿塘嘈嘈十二滩,人言道路古来难,长恨人心不如水,等闲平地起波澜!”

  “咱们丰耕县,朝廷不管没关系,等闲之辈也能平地起波澜。”

  “我要让刘禹锡的故事,刘禹锡的诗,传遍盛朝的大江南北,让全朝百姓们的目光向丰耕县看过来,然后借机摘掉流放之地的帽子。”

  丰耕县的百姓,不能永远戴着流放之地这顶帽子。

  以前他们没有选择,现在,他们可以努力改变。

  沈戟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团什么东西,咽不下,也吐不出。

  声音哽在喉咙里,鼻尖泛出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kxx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